“我仔细观察这个建筑的世界并在工作中尽力容纳看来正在丧失的有价值领域、修正各式干扰以及再创那些日益匮乏的东西。”
可以说,重塑永恒价值是卒姆托毕生的追求。
“平凡”的大师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1943年4月生于瑞士巴塞尔的建筑设计师,早在80年代就广为人知了。
到了90年代,他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有着重建永恒价值的独特视角,令人刮目相看。例如,瑞士丘尔艺术博物馆(1990年)和老房子(1993年),瑞士沙芬托的古格伦宫(1994年),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1996年),奥地利布雷根兹艺术博物馆(1997年),等等。
2009年,彼得·卒姆托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
彼得·卒姆托的作品尺度都不大,但是他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对于基地和整体的计划有很周详考量,去反应出不同的感受,每一个作品都反应出人对于建筑物基本元素:位置、材料、空间和光线的感觉。
他曾经说过“在找寻答案时,与其讨论风格,还不如去探讨方法或者特定的觉醒”,所以他的建筑存在一种内省的特质,重视材料、构造与细部的理解,真实的面对材料特性、感官性等建筑本质。而其构造形式则来自他所坚持的“custom-made architecture(客制建筑)”理念,强调建筑要与基地环境相融合,回应自然环境与满足建筑机能。
在卒姆托那里,日常的往往就是永恒的,所以简朴风格和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成为祖索尔的坚定信念。
在1998年出版的《审思建筑》一书中,他明确地讲:“一件建筑作品形成的创造性行为超越了所有历史和技术的知识。”比如他设计的瓦尔斯温泉浴场,是从超越历史的层面重新焕发出古罗马和土耳其澡堂的沐浴欢乐。
针对建筑设计界纸上谈兵的不良倾向,卒姆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建筑师对真正的建筑没有兴趣而仅仅止于建筑理论或建筑物的某些方面。他那句“我基本上对作为一门职业的纸上建筑毫无兴趣”的名言,道出了立足于与时代对话的建筑新思想。
瓦尔斯的温泉浴场
温泉浴场嵌入山体,像是对地府的赞美,进入瓦尔斯浴场就像进行一场宗教祭礼。不禁让人联想到了托马斯·曼恩的有关精神上追求主题的小说《幻山》,他描写了一个脱离现实的地方,在哪里肉体越是呈现,精神的神秘就越是可以接近。
从一座1970年代建的普通旅馆的底层进入,穿过一条昏暗的通道之后,游客就会进入一条仅靠屋顶的裂缝状天窗采光的长走廊。走廊的一侧排列流淌着温泉水的喷管,另一侧是更衣室和储物间。更衣室和储物间采用了面饰绿色条纹是的厚墙。
从这一刻开始,游客就能感受到一种死一般的静谧和奉献自我的召唤。其他空间没有任何标记(除了对水温的标记),游客仿佛在不同的洗浴体验的迷宫中寻找道路。
卒姆托在瓦尔斯的温泉浴场之中所注入的神圣气氛在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其独特的构造处理。片麻岩顺着它的片层方向被切成10种不同尺寸的板材。他们的长度从37cm至几米;宽度10cm~25cm;厚度3cm~6cm.这些片材被精致的嵌在钢筋混凝土表面。其表面也没有抹灰,看上去如同古罗马的某种墙体。
这种外包石材的墙面在竖直方向上都有。这种整体冷漠、黑暗、寂静又潮湿的效果让这座建筑中弥漫着一种沉重的神秘感。排除了常规的对门和窗的概念,它请求被作为一种仪式性的场所来理解。当经历了浴场的空间后,人们必然会觉得有一种很强的宗教体验。
本篇文章部分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
关注标视学院公众号
推荐设计单位:厦门無二设计
导视整体规划设计、品牌设计
官网☞ www.w2design.cn ☜
关注标视学院公众号
感谢51design我要设计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design51design